English

中国近代商事习惯变迁略论

1998-04-10 来源:光明日报 严昌洪 我有话说

狭义的商事习惯是指人们在商业活动中长期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商业例规与习俗惯制,它是商业文化的一种表现。广义的商事习惯还应包括吸收进商法的商事习惯内容以及商人、商业组织按照商法调整商事经济关系或规范商业行为的一些做法。中国自古以来诸法合体,没有专门的商法,到近代才开始由商事习惯向商法演变,商法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商事习惯作为商法的补充,在商业活动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商事习惯作为一种商业文化现象,在近代发生了巨大变化。旧的习惯一部分衰微,一部分仍在发挥作用,一些新的习惯开始形成并推广,更多的则是保存原来的形式而更新了内容,所谓“旧瓶装新酒”。具体说来这种变迁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社会转型引起文化变迁。中国近代社会处于封建专制制度走向衰亡、资本主义兴起并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转型,经济领域发生巨大变革。那些打上封建时代烙印、带着农业社会胎记的旧文化受到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冲击,因而各种带有前资本主义商业性质的商事习惯因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逐渐被改造或摒弃。于是,在近代“商业革命”的洗礼中,出现了商事习惯由传统向现代的变迁。

第二,西方的影响激活内在变力。中国经济本来就处在缓慢的演变过程中,明清之际这种演变的趋势已较显著。中国商业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买卖形式,由“日中为市”到定期集市、固定市场,由“工商食官”到自由经商在不断地、缓慢地演变着,这说明中国商事习惯具有内在变力。19世纪4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大规模入侵中国市场,洋货、洋行、洋商带来了西方商业的行为模式,为中国商事习惯的资本主义化提供了仿效对象。因此,中国近现代商事习惯的演变不仅加快了步伐,而且以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为特点。

第三,社会风尚的演变促进了商事习惯的变化。商业与风俗习惯、社会风气的关系十分密切,而近现代又是社会风尚日新月异的时代,商事习惯的变化也就显得非常突出。

第四,商人的经营活动,商人群体的素质、品德、观念、智谋、能力的变化促成了近代商事习惯的变迁。近代商人的构成有所变化,具有新文化、新观念的新式商人增加,商人群体的文化程度和整体素质逐渐提高,观念更新速度加快,经营能力增强,管理水平提高,许多商人主动地改变不合理的商事习惯,制订新的商业规范,他们是商事习惯变迁的主要推动者。

第五,各种商业法规渗透到商事习惯中,也是商事习惯变迁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代商事习惯变迁的内容极为丰富。

首先是商业民俗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变化。从前商店使用吉祥文字作店名,招牌上多用“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等字样,这是一种古老习俗的传承,反映了传统商人祈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的心理。清末民初,一些新兴的商业企业或受欧风影响,或随时代进步,开始采用新名词作店名,如中华、震旦、五洲、环球、新亚、亨得利、精益、维新等,使市面招牌耳目一新。在商人财神崇拜因近代商业风险增大而有所强化的同时,行业祖师神崇拜却因新型行业的兴起而有所式微。庙会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在寺庙定期设市交易百物,商业活动成为庙会中心,宗教活动本身或只存遗迹,或并此而无之。在民国年间的北京,“昔日庙中以香资为收入者,今则以地租收入为大宗。昔日以祀神为目的者,今则视为游逛购物之区。”

其次是商业性质的变化。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确实存在西方学者所称的“商业革命”,其表现为:由封建垄断走向自由竞争,官盐制度走向衰亡,牙行控制有所松懈,垄断对外贸易的公行制度被取消,封建行会也趋于没落;由内向型经营向外向型经营转变,中国商人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上叱咤风云;商业行为向有序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货币废两改元,交易由讨价还价到明码实价,会计制度中西式簿记取代流水帐,管理方面出现了对外服务规范化,对内管理制度化,现代化的广告宣传方式、商标制度以及交易所、信托公司、拍卖行、保险业、报关行、公证行、会计师事务所等西方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逐步引进,以大型股份公司为代表的新式商业的崛起等等,出现了由传统农业社会的封建性商业向现代工商社会资本主义商业转轨的趋势。

再次是新式商人通过实际行动,与不道德商业行为作斗争,塑造了桑梓造福人、慷慨慈善家、真诚爱国者、文明经商者的新形象,并通过商店文化氛围的加强、商品文化品味的追求、商人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商业进行现代文化包装,使中国商业逐步走向现代化。

在近代商业革命大潮中,不断演变的商事习惯不仅由于商业与民俗的联姻具有绚烂多姿的外观,而且在传统与现代接轨和中外文化交融中获致新的活力,成为一种物质与精神相统一的社会文化现象,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变迁的特点和规律。

对于如此丰富、如此重要的历史现象,过去除了在民俗学著作中看到点滴介绍和论述、在经济学与商业史著作中偶有涉及外,无论是学界还是商界均少有系统深入的介绍与研究。即使是清末在各地商界大张旗鼓开展的商事习惯调查活动也是虎头蛇尾,在商法已着手起草之时,各商会将调查结果上报修订法律馆者仅一二起。可见国人对此事颇不经心。

应该说,加强对历史上商事习惯的研究,对于丰富社会经济史的内容,促进商业史研究的深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研究商事习惯这一经济、文化现象在近代的变迁,是一个涉及到社会转型的重要课题。它可以通过剖析商业规范、经营习惯、管理制度、商人心理的发展脉络和演变特征来揭示社会转型与经济、文化变迁的关系和规律。其学术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对于当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不无借鉴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